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长三角篇|长三角世界级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查包養心得角_中国网

新华社南京4月9日电 题:长三角世界级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

新华社记者

迪拜哈利法塔的水包養網泥,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的硅钢……全球数不清的工程、产品、服务背后,印刻着长三角企业的名字。

眼望乾坤,脚跨丘壑。当前,长三角世界级企业和细分行业隐形冠军涌现,创新活力释放,产品迭代出新,一批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在《财富》杂志2023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长三角共25家企业上榜。

图强,势不可当

走进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长兴岛石化产业园,映入眼帘的不仅有炼化装置、金属管廊,还有绿草如茵、花卉缤纷,工业文明与自然景致交相辉映。

世界500强企业恒力集团诞生于苏州,目前已在全国5省建成9大产业园区,2023年销售收入超8000亿元。公司董事长、总裁陈建华说:“恒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力争2至3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超万亿元。”

在恒力集团位于江苏的高性能聚酯纤维生产基地,外籍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生产指导。新华社记者刘巍巍 摄

恒力集团是长三角许多企业创新发展的缩影。在长三角3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国际竞争中擦亮“招牌”。

世界500强企业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曾是皖南一家小水泥厂,如今实体投资遍布17个国家和地区,向美国奥克兰海湾大桥、迪拜哈利法塔等地标性工程输出产品和服务。

质量技术精益求精,建章立制敢为人先。从巴西美丽山水电站,到中巴经济走廊默拉直流输电项目,再到北京冬奥会绿电保障工程,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硅钢产品广泛应用于这些代表性工程。公司首席科学家李国保说,中国宝武已开发出4个系列58项高等级取向硅钢产品。

求新,披荆斩棘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长三角世界级企业瞄准科技前沿,提升创新能力,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突破。

世界500强企业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园内,由其自主研发、年产13万吨的PETG装置一次性投产成功。

盛虹集团建设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石化创新中心、先进材料研究院等平台,开展前沿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超百个。未来3至5年,企业还将投入百亿元研发基金。

在盛虹石化产业园内,工程师正在查看光伏膜材料生产情况。新华社记者刘巍巍 摄

以科技优势赢得发展胜势,长三角世界级企业的实践,诠释着创新的力量。

安徽铜冠有色金属(池州)有限责任公司以创新引领金属压铸高端化转型,为300多家客户提供材料。作为世界500强企业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铜冠有色池州公司与兄弟企业、高校共同成立锌合金联合实验室,打造“产、学、研、销、服”全产业链。

每年的12月23日,是中国宝武的“公司日”,也是企业的包養網排名“创新日”。将“创新日”与“公司日”合二为一,源自企业对创新的深谋远虑。包養自2016年中国宝武重组成立以来,已累计研发全球首发产品70余个。

谋势,集火成炬

在世界级企业带动下,长三角越来越多企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细分领域脱颖而出。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早年为汽车厂商生产烟灰盒,如今公司已拓展形成10个系列的汽车配件品牌。

做配件,不意味着当“配角”。帅特龙成立博士后工作站,牵头起草机动车门手柄行业标准,产品广受海内外客户欢迎。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打造智慧工厂,推动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企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赋能儿童用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公司生产的儿童安全座椅全球销量达400多万台,今年预计可达500多万台。”公司董事局主席宋郑还说。

优质企业崛起,全球经济地理版图中的“长三角坐标”更加清晰。

2023年12月,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泰国工厂首款电池产品下线。作为一家从事锂电池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国轩高科已布局形成8个全球研发中心、20个电池生产制造基地、8个材料基地。公司国际业务板块执行总裁程骞认为,对技术的持续研究和开发,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奥秘。

深耕服装领域近半个世纪的波司登集团目前关键生产环节自动化率达90%。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说,波司登链接2000多家上下游企业,未来将进一步带动和支持包養網心得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记者刘巍巍、马姝瑞、王辰阳、顾小立、汪海月)

银发经济市场调查:政策效果正在显现 产品供给有待扩大_中查包養網站比較国网

原标题:银发经济市场调查:政策效果正在显现 产品供给有待扩大

“我们的入住率从未低于90%,目前的空余床位只剩下您刚刚看过的那两张了。”在带领记者参观后,北京市丰台区某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4月19日至20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老年公寓、养老院及养老服务中心发现,养老市场呈现出“市场需求旺”“产品供给相对滞后”等特点。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共计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大关。发展银发经济日益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包養網着力点,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4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也是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意见》聚焦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提出了26条政策举措。

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下一步,发改委还将组织各地实施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医养结合项目,带动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

政策相继落地显效

“银发经济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近年来,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对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作出相关规划。例如,《“十四五”国家包養行情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住房、财政、投资、融资、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导各类主体提供普惠养老服务,扩大供给,提高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依托和整合现有资源,发展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

各地也因地制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以北京市为例,2023年,北京市人民政包養網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北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目前,相关支持政策已陆续落地并显效。

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某养老院中,记者注意到,该养老院与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位于同一栋建筑内。“我们是公建民营的。”对此,该养老院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称,养老院的经营场所由政府提供,企业在运营养老院的过程中也会得到所在街道的支持。

另一家公建民营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中心内入住的老人基本来自该街道。除了收住外,中心还为周边的老年人群体提供社区餐厅、老年学堂等多种服务。

此外,还有一些养老机构享受到财政税收方面的支持。上述北京市丰台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获评三星级养老机构后,该机构除了享受免税的待遇外,还可以获得由北京市民政局提供的运营补贴。

还需多方面发力

记者在探访中注意到,除床位供应紧张外,经营成本高、包養平台推薦护理人手不足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一名养老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一名护工需要同时照顾三名到四名老人,一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现在的护工数量是我们能负担的极限了。”该工作人员对记者直言,考虑到经营成本,护工人数难再增加。

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同样存在人才短缺情况。记者致电一家提供老年人上门医疗及照护服务的机构了解到,目前人员紧张。“目前我们护士和助浴师的时间表都是排满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老人助浴服务需要提前一周预约,如果需要特定时间提供服务,预约时间更得提前。

洪涛表示,目前银发经济相关供给相对滞后,行业发展面临多重痛点。由于银发经济具有微利性的特点,资本和企业投资意愿不高。同时,还存在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标准不健全等问题。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认为,当前,银发经济市场主要问题在于供给不够完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种类相对有限,很难全面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面对上述问题,《意见》提出,要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具体而言,包括开展高标准领航行动、完善用地用房保障、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

刘苏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贯彻落实,围绕扩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三个方面不断改善“一老一小”服务。2024年包養網比較,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一老一小”设施服务体系的建设。

未来应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并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对此,付一夫建议,一方面,要发挥政府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探索养老产业福利性消费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充分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力量;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并创新养老产品与服务,在产品领域,针对老年人的消费偏好和新趋势来丰富产品供给。

守护中欧班列的“女查覓包養價格飞人”_中国网

包養網價格

包養

1月12日,在重庆兴隆场编组站15号灯桥上,母思琪使用对讲机联系地面配合人员。

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的兴隆场编组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作为重庆铁路枢纽的“心脏”,这里承担了中欧国际班列的列车解体、编组任务。

“00后”女孩何雪和母思琪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重庆供电段兴隆场电力工区的两名电力线路工。每个夜晚,她们和工友背负数公斤重的工具材料,从地面沿着近70度的爬梯攀上22米高的电塔和17米高的灯桥,对这里的5000余盏灯进行巡检维修,确保编组站场的照明安全。包養行情

包養这群守护中欧班列的年轻“女飞人”,用他们的坚守将光照亮编组站场内的每一寸钢轨,守护着每一趟从这里驶出的中欧班列包養網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县里专家 乡里坐诊(办实事 查包養app解民忧)_中国网

“史医生,我孩子才1岁,能吃哮喘药吗?”

“我家里养了宠物,这是导致孩子哮喘的原因吗?”

…………

来到医院,刚一落座,重庆市垫江县妇幼保健院的儿科主治医师史云会就被热情的村民包養围了起来。

“前段时间娃儿被确诊为哮喘,这个病我们也不是很了解。听说来了县医院的专家,就赶紧来问问。”家住附近的陈阿姨今年65岁,她一边牵着孩子排队,一边说道:“孙女今年1岁半,平时都是我在家里照顾她,想咨询一下孩子哮喘发作了该咋办。”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重庆市抓实便民惠民服务,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最后一公里”,选派994名区县级医院专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新增特色专科109个、开展新业务新技术836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在全市统筹下,垫江县加大工作力度,从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派驻医师到乡镇,在县医院、中医院单独设置县管乡用专用医师编制,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实现分级诊疗、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史云会被派遣至澄溪镇卫生院儿内科报到上班。“‘县聘乡用’政策让我能够更好发挥自己的专长,把我所学的知识留在基层。”为此,史云会决定开展定期义诊。

县城专家的定期义诊,让澄溪镇卫生院变得热闹起来。

“我在临床中发现,很多家长对儿童哮喘的诊治不重视,在乡镇由于对疾病的知晓率低,儿童哮喘的控制水平很不理想。”史云会表示,“所以我想通过义诊,让更多家长了解哮喘相关知识,科学防治,早诊早治。”

“以前,卫生院没有专门的儿科,都统一在儿内科中。”除了举办义诊活动之外,史云会还对澄溪镇卫生院儿内科医护人员进行儿童哮喘防治等基础知识培训。“我通包養網过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等让包養科室医生基本掌握了儿科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同时规范儿科用药及病历书写。”史云会说。

“看病、查房、办讲座,是我目前在澄溪镇卫生院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史云会的带领下,科室其他医生也能够对1岁以下的患儿进行正确的诊治。在该院工作4个月以来,史云会带领科室其他医生收治住院患儿300多名。“我希望包養通过我的努力让本地医生的诊疗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基层卫生院留下带不走的技术和理念。”

派遣医生待遇如何保障?“我们采取由区县财政、医院、包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出一部分的原则,建立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资金池。其中,县级财政按照每人每年8万元标准筹集资金注入资金池,充分保障派遣医师绩效待遇、工作经费。”垫江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韩佳表示。

“在我们医院,每次一个下乡支医名额都有几十名医生报名。我们都抢着来。”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李建波说。今年1月,李建波被派驻到垫江县高安中心卫生院工作,其间,共开展手术20多台,并开展数次讲座,将肝胆疾病手术的新技术传授给当地同事。李建波说:“选派期间我的待遇有保障,回到原单位后也会优先实现职务、职称的晋升。”

李建波说,除诊疗工作外,他还将更多先进的外科诊疗技术传授给高安中心卫生院的同事们。“每诊治完一名患者,看到患者和家属脸上那特有的淳朴微笑时,我就觉得来这一趟不后悔。”患者的肯定和信赖,上级部门的激励政策,给李建波带来莫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他安心扎根基层、服务患者的信念。

炼好了钢铁也“炼”出了人查包養才_中国网

原标题:炼好了钢铁也“炼”出了人才

“航空发动机轴承钢实验现在开始。”子夜时分,东北大学特殊钢冶金实验室包養網里却灯火通明。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教授姜周华和学生们围在冶金炉旁,静静等待着钢铁在“炉火”中“脱胎换骨”。

从C919大飞机到白鹤滩水电站,再到第四代核电示范工程……诸多大国重器的运行,都离不开这个团队的成果。东北大学特殊钢冶金团队开创的新一代电渣重熔技术,实现了我国特殊钢冶炼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科技创新带来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其中第一个就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包養展优势”。

科教和产业优势如何结合转化?姜周华领衔的东北大学特殊钢冶金团队交出了创新答卷。

沉下心来焐热“冷板凳”

如果用一类商品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钢铁”一定榜上有名。纵观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史,发达国家的钢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优质钢、特殊钢比重会逐步提高至20%。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9%,仍有大量特殊钢需要进包養口。

“尽管当时我们的科研经费很少,但也坚持研究特殊钢,默默培养人才。”回忆起40年如一日的科研坚守,姜周华感慨道,“因为我知道,我们国家需要炼出自己的特殊钢。”

最初,特殊钢冶金团队仅有1台炉子4名教师。大家挤在两间实验室里,进行了大量基础性和应用性科研,一点点将“冷板凳”焐热。

“每天窝在实验室里搞研究虽然枯燥,但我们坚信追求钢铁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没有错。”青年教师李花兵是特殊钢冶金团队出名的“严师”。他常常和学生们说:“要和钢铁‘较较劲’。”一次,他对课题有了新的想法,深夜11点把另两位“战友”叫到实验室里讨论,一直到凌晨3点半。

不知过了多少个深夜,也不知炼了多少炉钢水,东北大学特殊钢冶金团队最终取得了重大理论和技术突破,姜周华也因此被国际电工委员会推举为电渣炉国际标准工作组召集人,引领带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

团队科技突破的累累硕果,不仅长在了东北全面振兴的科研事业中,还挂满了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枝头”。在鞍钢集团,由姜周华参与研发的“316H奥氏体不锈钢产品”应用于我国第四代核电示范快堆项目,成为我国探索国际领先核电技术的开路先锋;在抚顺特钢,由李花兵牵头研发出的国内首个“超级不锈钢”,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使进口产品降价50%以上。

“如今,我们研发的新一代电渣重熔技术已被推广至60多家企业的325台成套装备中,市场占有率达61%。”姜周华介绍,“相关产品还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殊钢正成为中国钢铁的明星产品,驾船出海走向世界。”

扎根一线,紧跟产业需求培育人才

熟悉姜周华的人都说:“姜老师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人。”从东北到华东再到西南,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只要企业在生产实践中遇到问题,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40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走遍了上百家钢铁和重机企业。

曾有人问他:“听说冶金行业生产现场环境比较艰苦,为什么一直坚持‘现场不能不去’?”

“现场是最好的老师。不到生产现场就没法掌握第一手资料,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姜周华认为,“理论和实践脱节,既搞不好研究,也锻炼不出优秀人才。”

在姜周华的倡导下,团队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课题,都来自生产现场。“近十年,我们培养了71名博士和270名硕士。去企业生产一线实习,成为每一位研究生的必修课。”团队成员耿鑫说,“我们的‘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研发的几个关键难点,就是3名博士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并攻克的。”

团队成员董艳伍的博士论文完成在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生产一线。他所研发的特殊钢冶炼设备,为我国包養網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我们的试验经常从头半夜开始,第二天下午结束,一次跟班15个小时都是常有的事。虽然很辛苦,但这里最能发现科学的奥秘。”董艳伍说。

贴在一线,学在一线。日复一日地穿梭在实验室与工厂之间,东北大学特殊钢冶金团队的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如今,董艳伍已经成为团队电渣冶金技术专家,经常带领学生前往现场寻找问题,再回到实验室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探索最佳设计方案。

师生们在实验室千锤百炼,在企业一线摸爬滚打包養網排名,从研究计算到现场实操,个个练就了一身硬功夫,为我国特钢技术发展和钢铁强国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2022年,由姜周华领衔的特殊钢冶金技术教师团队被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让更多青年人才投身东北全面振兴

9月16日,东北大学迎来建校百年。在庆祝晚会上,姜周华带着两名学生,搀扶着自己的老师,一同走上舞台。在现场一万余名师生校友的注视下,将团队几代人科技报国的故事娓娓道来。扎根东北、服务国家的信念,在莘莘学子心中薪火相传。

2018级博士毕业生李博洋现就职于鞍钢研究院,从事钢铁冶金相关研究。由他参与开发的炼钢环节大数据系统,通过数据分析统筹各个工序,实现炼钢流程最优控制,每年帮助钢厂降低成本近1000万元。能够留在家乡为东北全面振兴添砖加瓦,李博洋觉得自己每天都充满干劲。

另一位留在抚顺特钢的2016级博士毕业生侯志文在毕业前一直进行特殊钢冶金基础研究。来到一线,他所学的知识派上了用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现在我把基础原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将特种冶炼车间当成主战场,继续进行特殊钢冶炼攻关,在未来研发出更多更好的新品种特殊钢。”侯志文说。

人才源源不断,成果转化也冒出新芽。2020年,东北大学特殊钢冶金团队响应国家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号召,筹措资金6000多万元,在辽宁省沈抚创新改革示范区建设东北大学(沈抚)工业技术研究院。一条3吨级高端特殊钢和特种合金中试生产线拔地而起,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在新材料、氢能与氢冶金、智能制造等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学生们在实验室中研发的成果,在这里转化应用,走向社会。在培养和会聚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的同时,孵化出一批专精特新型企业。”东北大学(沈抚)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董君伟说,“中试基地投产不到两个月,就成功为四川某公司研发了用于‘人造太阳’项目的关键处理技术。截至目前,我们已引进项目团队6个,会聚高水平科技人才100余名,孵化科技型企业5家。”

(记者 刘勇 通讯员 李青坡)

长江大保护取得显著成就 沿海省市关改搬转化查包養網工企业已超9000家_中国网

长江大保护是长江经包養網心得济带包養網 花園发展战略最鲜明的底色。在4月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表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8年多来,在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中央区域办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治理污染的角度、从供和需两头、从前端和末端来保护长江。通过两端发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发生重大变化,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重大成就。

郭兰峰介绍,具体来看,主要包括四项工作: 

第一,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包括“一部法律包養網、两个规划”,“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两个规划”分别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同时,每年都有工作要点,每五年有实施方案。更重要的是,长江大保护有法可依。

第二,污染治理效果逐步显现。长江病了,病根在岸上,不在水里,岸上主要包括5个方面,第一个是化工企业,第二个是城镇污水垃圾,第三个是船舶,第四个是农业面源,第五个是尾矿库。这几年国家发改委在这五个方面加力,解决了一大批的突出问题,使长江干流已经连续四年保持在Ⅱ类水质的水平。

第三,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推进。配合长江十年禁渔,国家发改委还采取了一些举措,如对长江岸线、非法码头、非法采砂的治理,开展小水电清理工作、实施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河湖湿地保护等修复工程。长江流域重现了“水清岸绿、鱼跃鸟飞”的美景。

第四,发展方式发生包養網了重大改变。沿海省市关改搬转化工企业超过9000家,“化工围江”现象基本解决。围绕一些耗能比较大、污染比较多的钢铁、建材等行业,创建了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带动地区和行业绿色发展。同时,培育30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潜力和后劲持续增强。

郭兰峰表示,总的来看,长江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就,更为重要的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全社会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沿江包養網省市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自觉性不断增强。

郭兰峰谈到,当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国家发改委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在高质量发展上下更大功夫,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


耕海牧渔,向海洋要食查包養經驗物_中国网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位于广东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蓝色粮仓”,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牧场。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更对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居民健康饮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广东作为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为此,本报记者实地调研湛江海洋牧场。

——编 者

广东湛江,水天交织下,各式鱼类游来游去、水上养殖产业如火如荼……近年来,这里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培育现代海上繁育全产业链。

“恒兴虾苗的成活率高,养得好的,每亩收益超过1万元很正常。之前我租了一口塘给别人养,18亩的塘出虾1.5万斤,赚了30万元哩。”在广西北海党江镇,养殖户老岑一边打捞虾,一边开心地说。

老岑口中的恒兴虾苗,就来自广东湛江。湛江,三面临海,2.0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具有打造“蓝色粮仓”的天然优势。这里培育的种苗,不仅“游”到了广西,更“游”到了全国各地,帮助一个个乡镇、村庄和村民,通过水上养殖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研发选育良种

建设种业基地

“必须从品种上进行改良或自主研发,把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进入湛江东海岛,沿途是大大小小的虾苗场和种苗基地。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就建在这里,其中南美白对虾的保种池就有百余座。

“种虾育种要十分谨慎,灯光、水温、饲料等都必须严格控制,稍有不慎,一池的种虾就浪费了。”在育种中心,记者跟随技术员胡一丞经过两道消毒门后,来到了做育种实验的全封闭空间。

每检查完一只种虾,胡一丞就要做一次消毒,接着才能对其他种虾进行检查;在每一个保种池沿边上,他都贴上标签,标上种虾的家系号码和检查日期。

“发展‘蓝色粮仓’,首先要培育好‘种子基地’。”恒兴集团分管种苗业务的副总裁莫爵君介绍,在我国,优质种虾资源较少,深远海养殖业的发展面临很多挑战。要想打破南美白对虾发展瓶颈,莫爵君说,“必须从品种上进行改良或自主研发,把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2002年,科技部、原农业部把对虾抗病毒选育工作纳入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由恒兴集团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包養網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建设,开展南美白对虾、军曹鱼、石斑鱼等水产动物的育种研发工作。此后,基地又与中山大学联手开展研究工作。

“生物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莫爵君说,从立项到突破,从育种实验室的建设到养殖环境的不断优化,历经近10年的摸索,经过1代群体选育和5代家系选育,最终在2011年取得突破,成功选育出“中包養網兴1号”。

“这是国内首个获得认定的南美白对虾抗病品种。”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建国说,它的诞生填补了国内自主选育南美白对虾种虾良种的空白,与引进南美白对虾相比,“中兴1号”抗病评价指数提高47.22%,养殖成活率提高约20%。

目前,包養南方基地占地面积300亩,有亲本选育养殖池150亩,育苗水体2万立方米,是集种苗、水产饲料、养殖、动保等于一体的综合研发平台,主要品种包括南美白对虾、红螯螯虾、金鲳鱼等。其中,年选育对虾亲虾10万对,虾苗80亿尾,是我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亲本选育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南美白对虾良种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

如今,在南美白对虾产业带动下,湛江正逐渐成为全国水产种业培育基地,2023年,湛江南美白对虾育苗1600多亿尾,全国每5只南美白对虾中,就有3只来自湛江。2023年,湛江水产总产量达128.5万吨,总产值近300亿元。

创新养殖方式

促进增收致富

“不断精选出适合不同地区养殖的亲虾品系”

好苗出好虾,选育之后看养殖。俯瞰恒兴集团旗下的湛江南部海岸渔业有限公司的万亩虾塘养殖基地,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好一片海洋风光。在这里,虾苗游出水箱,游进虾塘,进入快速生长期。

行走在虾塘间,莫爵君介绍起基地的养殖方式:“高位池的养殖密度比较大,水处理系统很严格。水从沉淀池过来,通过砂滤流进处理池,消毒后再进入蓄水塘中,整个过程靠微生态制剂控制水质;而低位塘的养殖密度不大,鱼虾混养,鱼吃掉虾,再通过稳定藻相来控制水质,从而达到生态平衡。”

因为生长周期短,目前在湛江,已有超过1.6万户农户开始养殖南美白对虾。如今,淡化虾苗等技术使对虾更加适应各种生长环境,在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逐步实现规模化养殖,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

“选育和保种规模逐步扩大,可达每年600个家系,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了诸多便利。”胡一丞说,“每年,‘中兴1号’都在不断进行升级优化,以适应新的养殖环境和条件。除此之外,基地把已经获得的成果运用到多个虾苗培育中,深入细分领域,使研发的种苗和技术充分落地。”

“现在,团队不断精选出适合不同地区养殖的亲虾品系,比如,根据养殖条件,虾苗细分出高抗系和快大系。高抗系适合大水面低密度淡水混养模式,大小均匀,抗病性强,养殖成活率高;快大系则适合高密度精养模式,生长速度快,养殖稳定性强,近3年在珠三角养殖成功率达90%以上。”胡一丞说。

成果虽然明显,但研究的脚步仍不停歇。2023年以来,基地的一连串计划逐步推进:继续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的应用;重点选育抗弧菌新品系,下一步拟申报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

除了南美白对虾,基地还坚持攻关高档海水鱼育种技术,成功突破了石斑鱼、金鲳鱼、军曹鱼、红鱼等10种特色鱼类的育种育苗技术。2022年,恒兴集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共同选育的水产新品种红罗非鱼“中恒1号”经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我们希望这些良种能带动群众致富,让更多人吃上海水养殖这碗饭。”莫爵君说,“对于选育工作而言,引进和发展新的选育技术、选育新品系、壮大育种人才队伍、建设新平台,缺一不可。”

莫爵君还盘算着加快对传统网箱的优化升级,积极参与智能化养殖平台、养殖工船的建设,努力带动水产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同时坚持“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服务”的运作模式,通过产业帮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推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升级技术装备

加强智能管理

“要构建海洋牧场的大数据中心,发挥大数据的力量,促进集成和转化”

一边是研究淡水养海虾,让海虾“游”进内陆;另一边,湛江也着力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而这离不开技术和装备的迭代升级。

去年6月20日,广东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顺利下水,与“海威1号”共同在流沙海域组成海上智能化养殖矩阵。

“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历时10个月,‘海威2号’终于完成建设。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让深海养殖更加安全平稳,对渔业育种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定介绍,“‘海威2号’是一种桁架形式的抗风浪绿色智能养殖装备,总投资3000万元,平时只需三四个人在平台上工作,将用于养殖鳘鱼、军曹鱼、鞍带石斑鱼等中高端海水鱼,1个周期可养100万—150万斤鱼,年产值有望达到7000万元。”刘定对海洋装备升级带来的前景信心满满……

硬件升级,软件也需跟上。“海威2号”的海上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是由湛江湾实验室科研团队提供,系统集成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器、主动声呐、被动水听器、水下立体相机、溶解氧传感器等设备,满足养殖平台结构健康监测、水质预测预警、养殖生物量检测、生长预测等智能养殖需求,可节省人工成本60%。

去年6月,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落成暨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进一步助力实现深远海养殖系统统一管理,加快渔业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整合,避免形成“数据孤岛”,为渔业大数据的发展奠定规范基础。同时,湛江湾实验室还开发深远海养殖知识库系统,为智能控制、精准作业、养殖预警等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海洋牧场本身就是一个海上大工程装置,可以以海洋牧场为牵引,承载科研机构、企业、人才、项目落地。”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包養網划研究所所长、主任研究员安然说,“要构建海洋牧场的大数据中心,发挥大数据的力量,促进集成和转化。”

健全配套产业

提升服务水平

“带动冷藏加工、网箱制造、配合饲料、陆基服务等产业链日趋完善”

拆开包装,无须解冻,放入沸水中煮60秒,一份预制菜白灼虾就可以上桌了。从粗加工升级为深加工,预制菜产业新赛道为湛江海洋牧场建设注入新动力。

“种业、养殖等整个产业链要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很多方面,比如,推动加工产业发展、开展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基础设施方面要跟上,包括码头、冷库、冷链物流等。”湛江市农业农村局水产养殖科科长孙诚志说,湛江依托资源禀赋,在水产养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下一步要加快水产育、繁、推一体化良种体系的建设,推动渔业装备转型升级和智慧渔业的发展,加快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向深远海拓展养殖空间。

现阶段,围绕渔业生产的种苗、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湛江已形成了饲料生产、生物药物、装备制造、包装运输、专业服务、休闲渔业等多行业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成为湛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湛江海洋牧场的发展,还带动冷藏加工、网箱制造、配合饲料、陆基服务等产业链日趋完善,水产品销售网点分布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孙诚志说,当前,湛江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如火如荼,随着规模的扩大,如何筹措资金将是涉海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

去年以来,湛江市相继出台的《湛江市金融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湛江市金融支持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湛江市金融支持海洋牧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文件,引导金融机构成立海洋金融服务中心等专营机构,开通针对现代化海洋牧场相关企业和项目的授信、审批、理赔等“绿色通道”,形成更精准的海洋金融产品服务组合拳。

“多数涉海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包養網價格仍以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为主,利用股票、公司债券等多层次、多样化资本市场融资较少。”湛江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红表示,当前,湛江市金融工作局正不断完善上市服务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和孵化培育体系,积极推动和引导辖内涉海企业抓住发展机遇,拓宽海洋牧场相关企业投融资渠道,下一步将集聚更多金融资源,支持湛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如今,越来越多的海上大装备、大平台在湛江下水、向深海挺进……激发海洋经济蓝色动能,唱响新时代的海洋牧歌,深耕蓝色国土大有可为。


草查甜心寶貝包養網原点兵 剑指米兰_中国网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今日闭幕

“十四冬”是北京冬奥会后

首次举办的全国综合性冬季运动会

是面向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一次大练兵

包養

2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主火炬在开幕式上被点燃。

“十四冬”吸引了全国35支代表团参赛

规模创历届全冬会之最

包養網

2月17日,海南省体育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入场。

选手们在传统、新兴项目上均有亮眼表现

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

2月16日,12岁的山西队选手周苡竹在十四冬单板滑雪公开组女子U型场地技巧预赛中。

冰雪项目“官方语言”

也从东北话渐变为“南腔北调”

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成果显现

2月24日,香港队组合康然(右)/邹函运在十四冬花样滑冰(公开组)冰上舞蹈韵律舞比赛中。

让我们回顾在“十四冬”上有精彩发挥的运动员

↓↓↓

苏翊鸣

在参加的两个项目中均斩获金牌

小苏赛后却坦言“不容易”

两项比赛中 他都在首轮出现失误

靠“大心脏”战胜重荷 最终反败为胜

伤病、压力、期待

20岁的冬奥冠军承受着更多

“一切在我身上都会有可能发生”

期待追风少年为我们带来无限可能

王强

本届“十四冬”

王强成为越野滑雪项目“五金王”

“走好脚下每一步,迎接亚冬会、世锦赛和米兰冬奥会”

对自己、对中国越野滑雪的未来

他充满信心

孙龙

刘少昂、刘少林、林孝埈、武大靖、任子威、李文龙……

“十四冬”男子短道速滑名将云集

孙龙突出重围 夺得4枚金牌

“终极目标还是国际赛场上听到国歌响起”

中国短道 人才济济

韩梅

三金一银 是韩梅在“十四冬”速度滑冰项目上交出的成绩单

而她说印象最深的 却是那枚银牌

“高估了自己最后一圈的实力”

正是这股“不甘心”激励着她不断前行

玉珍拉姆

2023年 玉珍拉姆为中国队获得滑雪登山世锦赛首枚金牌

2024年 又获得“十四冬”滑雪登山女子短距离冠军

滑雪登山将在2026年冬奥会重返奥运大家庭

这位来自雪域高原的女孩

希望把笑容展现在更广大的舞台上

徐梦桃

徐梦桃输了

所参加的两项比赛中 她都没能登上领奖台

徐梦桃赢了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公开组混合团体赛中

即将34岁的老将 两次三周台跳跃均堪称完美

对胜利的渴望 让每个人都肃然起敬

周苡竹

未满8岁就在中国青少年锦标赛(12岁年龄组别)坡面障碍技巧项目夺冠

11岁在冬季激浪巡回赛上夺得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亚军

如今 站在全国顶级冰雪赛事上的小苡竹也只有12岁

尽管在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发挥不佳

只获得第五名

但她在比赛中展现了惊人天赋

“超包養新星” 未来看你的!

四川女子冰球队(青年组)

尽管四川队在金牌赛中

负于曾在小组赛中战胜过的北京队 屈居亚军

但四川冰球发展有目共睹

作为非传统冰雪强省

四川女队在2023年全国青年锦标赛夺冠

今年的U18女冰世锦赛、江原道冬青奥会国家队里

都有多名“川妹子”的身影

“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有效推进

梯队建设合理 后备人才充足

四川女冰 值得期待

冰雪健儿通过“十四冬”厉兵秣马

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冰雪厚积薄发 未来可期!

记者:连振 李博 李嘉南 贝赫 赵子硕 胥冰洁 王楷焱 谢剑飞 邓华 张晨霖 李欣

视频:新华社摄影部AIG包養平台推薦C实验小组

编辑:侯昭康 李莹 白雪飞 夏一方 许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