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郑家庄:“七个民族一家查包養app亲”的密码_中国网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是个居住着186户、618人的小村庄,居民中有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相七个民族。从“人穷路烂,人心涣散,矛盾不断”到“村民团结互助、和谐共处、共同富裕”,郑家庄走出一条民族团结进步的路子。
  近年来,郑家庄村民团结互助、和谐共处、共同富裕,“七个民族一家亲”,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殊荣。
  走进郑家庄,探寻“民族团结”与“富民强村”双推进的幸福密码,村民会通俗地告诉你:村事坐拢来商量,大家互助奔小康。

党建引领夯实“和谐根”

20多年前,郑家庄村党支部成立,何国祥当选党支部书记。随后,他带领全村党员,结合群众生活实际,制定规章制度,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推动民族团结发展进步。
  选拔积极性高、工作能力强的致富能手担任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各民族党员交叉包户的方式结对帮扶不同民族群众;设立党员积分表,建立党员评分制度,每月对党员进行评分;培养党员成为“法治带头人”,建立矛盾纠纷联防联调机制……何国祥说,用“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富民兴村”发展模式,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块、延伸到基层末梢。
  “我59岁,党龄22年。”管理郑家庄党员资料的郑泮池说,目前郑家庄共有50名党员,30岁至40岁的党员占比大,与周围村庄相比,总人数不多的郑家庄党员占比多,尤其是年轻党员多。“郑家庄每年都有人被批准入党。”这令全村人感到骄傲。
  多年来,郑家庄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为抓手,让党的声音走进各族党员群众。“党员要带头出来做事情。”郑泮池说,村里修路时,为尽快完工,把道路分段,党员分别负责,他们义务劳动,提高了效率。郑泮池认为,这就是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现在,他常鼓励优秀的年轻人积极入党。
  针对多民族杂居特点,以党支部为圆心,以包養党支部书记和两个村民小组长为内圈,以民族同心议事代表为外圈,成立“民族同心”议事会。“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要选好带头人。”三营镇党委副书记张智说,党支部书记何国祥是个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甘于奉献的藏族汉子,20多年来,坚持与支部委员和村民小组长一道发展生产想点子、解决纠纷冲在前、红事白事齐帮忙,成为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团结和谐的“维护者”、互帮互助的“排头兵”。

民族团结共育“石榴花”

走进郑家庄,村中绿树成荫,石板路干净整洁,路边沟渠清流淙淙,别具风情。在这里,村民们自称“七个民族一家人”。何国祥说,受益于党的好政策,村里七个民族相互通婚、相互尊重、相互交融。
  民族间通婚对现在的郑家庄来说已不是稀罕事,但在20世纪80年代,却是件“大事”。当年,何国祥和白族姑娘郭杏花结婚时承受着较大压力,甚至很多亲戚都不接受。何国祥说,不通婚是过去的“老古董”,这让各民族间产生缝隙,夫妻只要生活在一起幸福,是哪个民族又有什么关系呢?
  “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干涉”已写进了郑家庄的村规民约。郑家庄有两个村民小组,村民选出两个小组长,分别是藏族村民杨秀弟和汉族村民王庆荣。杨秀弟说,目前郑家庄中民族间相互通婚超过七成,很多家庭由三个不同民族组成。
  郑家庄中心的民族文化广场上,汉族的石狮子、白族的本主庙、藏族的佛塔等分布在各处。藏族过藏历新年,村里各民族就欢聚在一起按藏族的习俗过年;彝族火把节,大家都欢聚在一起唱歌、吃饭;春节、中秋节等成为全村共同的节日……
  中秋节举办“中秋团圆饭”,参与的700多人在“团圆饭”里话乡情、谋发展,20多年来从未间断。每年农历八月十三,郑家庄就开始筹备团圆饭。“办团圆饭的钱,都是村民‘众筹’的。”杨秀弟介绍,村民积极参与团圆饭的筹备,采买食材、炒菜做饭……“团圆饭要准备90多桌,大家携亲带友,回来的人越来越多。”
  这场团圆饭不是说全村人聚在一起热闹热闹就完事了,而是促进村民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外打拼了大半年可以回家看看老人,看看亲戚朋友,同时发挥协调村民间关系的作用,就算过去半年有什么摩擦,借这个机会,大家一劝也就消除了。
  2012年,村里打算在湿地公园内建一座供村民歇息的凉亭,村民希望凉亭能展现各民族元素。“设计时考虑七个民族的元素,为把亭子造得让大家满意,我们费了一番心思。”杨秀弟说,最终,建筑采用汉族凉亭形式,亭顶融入傣族元素,柱梁是藏族风格,凉亭红、白两色分别展示彝族与白族风采,傈僳族与纳西族的特点体现在凉亭内的文字上。
  目前,郑家庄各民族群众之间“做得来夫妻,成得了一家;处得来邻居,成得了朋友”,实现文化共享。年逾五旬的傣族村民张茶花说,各族村民既保留各自特色,又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产业发展奏响“奋进曲”

48岁的汉族村民王洪康是郑家庄出了名的致富能手,跟他一起外出做药材生意的村民不下10人。在王洪康帮助下,这些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改革开放后,郑家庄藏族村民探索出收购、加工、销售中药材的致富门路,并且互助互帮,带领其他民族村民,拓展商贸领域,形成“师傅带徒弟,先富帮后富”的氛围。
  “我十五六岁就开始跟着何国祥书记走南闯北做药材生意。他手把手地教我辨识各类中药材。我结婚后,他又垫出本钱让我‘自立门户’。”王洪康说,经多年打拼,2008年他就拆掉破旧老房子,花30万建起一栋小楼。
  王洪康也从何国祥身上学会如何帮助别人,带着村民一起致富。你带我,我帮你…包養…郑家庄把药材生意做到了北京、上海等地,目前全村七个民族中都有人做药材生意。
  多年来,郑家庄持续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的路子,巩固发展“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农则农,以商养农、以农供商,忙时为农、闲时为商”的各民族互相帮助、共同繁荣的格局。为了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郑家庄聚焦民族文化旅游、中草药材观光旅游、包養網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三大主题”,以农家乐为载体,培育和发展家庭旅游、特色餐饮、休闲住宿等乡村旅游产品。
  目前,郑家庄已有木瓜园、藏家怡园、启航园等农家乐,村子基本具备吃、住、行、游等功能要素。
  郑家庄先后整合项目资金1700多万元,建设多民族文化广场、湿地公园,实施道路改造、绿化亮化美化彩绘工程,实现水、电、路、房、能源和环境建设“六到位”。村子盘活土地资源,打造集农业观光、农事参与、民俗体验、休闲纳凉、民族风情等于一体的参与性、体验性强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打卡点。
  接待游客8万人,带动旅游消费近500万元;全村中草药材营销年收入达700多万元,经济总收入达1660.9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6340元……“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何国祥说,郑家庄现在是生态宜居、文化丰富、人民富裕。

文明新风吹进“幸福村”

68岁的村民杨学礼每天都要打扫屋外公共区域的卫生,这是老杨的习惯,也是郑家庄村规民约“三清洁”中的规定。包養網“全村人都爱护卫生,都参与打扫,村子就干净,生活才舒服。”杨学礼说。
  “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让道路更靓,河流更清、村庄更美,共创干净卫生、整洁有序、优美文明的人居环境。”被写进郑家庄村规民约,要求每位村民都参加环境整治工作,维护村容村貌。在“门前三包”常态化、制度化的基础上,村里开展最美庭院、最美花园等评比表彰,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爱干净”的良好氛围。
  村里还建立“群众积分制”,由村民自主记分,党支部进行审核,每位村民每季度积分情况都及时公开,全年累计积分结果出来后,就召开户主大会,积分排名靠前的家庭,可获“星级家庭”荣誉称号,“小积分”发挥“大作用”,培育良好村风民风。
  在郑家庄党员活动室,摆放着好人好事簿。王庆荣介绍,这本簿是2012年党支部倡导制作的,记录下村里文明美好的瞬间:郑文新无偿让地、郑泮池清除沟道垃圾……“都是小事,我们都记下来,鼓励更多的人做好事。”王庆荣说。
  郑家庄动员各民族群众为村庄发展献计献策,实行由党支部书记(1位)、村民小组长(2位)和议事代表(7个)组成的“1+2+7”村民议事制度,形成多民族议事决策、多民族当家理财、多民族约定村规、多民族群防群治等共建共治局面。“新房落成、孩子升学、结婚等也不大操大办了。”55岁的村民段志华说,村里兴起文明新风。
  目前,村里划分8个网格,19名中心户长承担矛盾纠纷调解员等职责,深化“我为全村守一周,全村为我守一年”的群防群治格局。全村每三户一组、每组一周,每户出一名年轻劳动力轮流值班,每晚7点至次日早8点,沿村巡逻。洱源县公安局三营派出所所长杜昭告诉记者,自郑家庄治安联防队成立后,村里未发生治安或刑事案件,村民小矛盾也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白族大嫂去买菜,出门时问一下藏族阿妈需不需要捎点什么;彝族老爹湿地公园喝茶闲谈,帮着看管学步车里的纳西族小孩;你无私传授我药材知识和生意经,我传授你种植养殖技术……郑家庄不同民族群众“坐得拢一张桌,吃得拢一锅饭,喝得拢一碗酒”,做到“有事坐拢来商包養網量”。83岁的村民郑晓东说,大家住在花园一样的村子里,氛围很和谐,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本报记者王长山 丁怡全 杨静)

那个趴在床上听课的小女孩已圆大学梦_查包養網站中国网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在广西灵川县灵川镇的三叉尾小学,董倩在宿舍和奶奶一起吃午饭(2012年9月13日摄)。下图为:在广西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董倩(前)在食堂用餐(2024年3月13日摄)。

趴在床上、坐着轮椅、拄着拐杖……几乎没有一天能像双腿健康的人那样行走的董倩,在追梦路上一直奋力前行,一日也没有停歇。

董倩现在是广西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工程技术系的学生。出生8个月时,她在一次学包養步中意外摔倒导致左腿骨折。此后,她几乎摔重一点就骨折,直到两岁才被诊断为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又称“瓷娃娃病”,轻微碰撞也可能造成严重骨折包養

2012年9月13日,记者在广西灵川县灵川镇三叉尾小学采访时,时年9岁的董倩在这里读三年级。为了让董倩顺利上学,家人为她专门制作了一张安装轮子可以自由推动的小床,上课时把床放到教室里让她趴在床上听课,下课后就把床推回宿舍让她吃饭休息。

2022年,董倩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圆了大学梦。她的大学包養網辅导员毛文慧说,董倩是一个坚强懂事勤奋的学生,先天的缺陷没有磨灭她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学后,学校给她安排了一间特殊宿舍,包養網包括床铺在内的各项设施,都根据她的身体条件布置,让她在校生活尽量方便舒心。

董倩说,小学除了趴在床上听课,几乎所有行动都依靠轮椅,初中到现在依靠拐杖支撑着行走。这么多年的磨难能坚持下来,就是想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她坚信,有多坚定的信念,就有多勇毅的行动,有多强大的意志,就有多光明的未来,不管今后遇到多大困难,她都会咬紧牙关,朝包養網 花園着梦的方向继续前行。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丨江苏: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查包養心得章_中国网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吴雨、杨绍功)“全省汇聚奋进之力,一笔一画把‘强富美高’新江苏从‘大写意’绘制包養成‘工笔画’。”在国新办2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说。

许昆林表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不仅指引江苏全面小康建设,更引领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未来。

据介绍,在“经济强”上,十年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元级台阶,从2014年的6.51万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12.82万亿元,13个设区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5个城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在“百姓富”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5.27万元,是城乡收入差包養網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在“环境美”上,江苏连续3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太湖水质藻情创16年来最好水平;在“社会文明程度高”上,13个设区市全部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许昆林表示,江苏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努力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重中之重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投资、外贸,推包養網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一是努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今年前两个月,江苏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5.1%,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6%,发展信心、投资信心不断增强。包養網今年全省设备更新需求达9000亿元,为此江苏出台了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对制造业相关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项目,省级财政贴息1个百分点,并鼓励市县两级分别再给予1个百分点贴息。第一批300亿元贴息落实后,还将增加规模。

二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今年前两个月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今年江苏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有700亿元左右,江苏正抓紧制定汽车、家包養平台推薦电、家居换新支持政策和清单,组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促消费活动,努力让消费场景多起来、人气聚起来、市场旺起来。

三是做强有活力的外贸。今年前两个月江苏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今年江苏要努力实现外贸进出口正增长,力争培育110个以上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15个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5家省属贸易企业合并重组后,正扩大全球贸易布局,争取更多贸易增量。

让农业全产业链实力更强查包養劲_中国网

随着各地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特色产业有望整体提档升级,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多助力

推动上下游相关企业集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升级,促进一二三包養产融合发展……近期多地出台政策,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正推动乡村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迈进。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农业增值增效提供巨大空间。过去,一些乡村特色产业由于产业链短,长出来、养出来的农产品仅限于原料供应,小散弱特征明显,精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一直上不去。随着农业包養平台推薦全产业链的包養建设和完善,多地开始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向市场要效益,在育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多点开花,促进农产品利用方式的多元转化、多渠道增效。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乡土特色资源开发创新路径。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基于一方水土,开发好乡土资源。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打开视野用好当地资源。通过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政府和各类经营主体依托乡土特色资源,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兴业态、树品牌,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助农增收、促农发展拓宽渠道。乡村全面振兴,农民是实施主体,包養也是受益主体。因此,在各地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各项措施应以保障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订单农业、就业带动,还是入股合作、品牌分红,各种各样的利益联包養網结方式不断发展完善,既推动实现富农强村,又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注入澎湃动能,让全产业链实力更强劲。

助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不仅能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打通、有效对接,还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的整体性转变。相信,随着各地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特色产业有望整体提档升级,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多助力。

新华全媒查包養網站比較+丨五年后,那个搬出大山的女孩还好吗?——吉雪与家人的新生活_中国网

包養網 花園在安包養平台推薦顺市西秀区岩腊乡龙潭村的一家私立幼儿园,吉雪在搬迁前跟幼儿园老师告别(2018年4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  1  2  3  4  5  6  7  8  9包養網 花園  10  包養網11  12  13  14  15  16  17  18包養網  19  20  21  

图片故事丨查包養app大别山下的茶乡女孩_中国网

3月26日,肖珺景在河南包養行情省信阳市浉河区的茶园内采茶。

春到大别山,绿意盎然,茶香四溢。“95后”女孩肖珺景每天忙着采茶、直播、跟客户谈合作。

今年27岁的肖珺景从小在茶乡长大,家里世代制茶。姥包養爷周祖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父亲也是制茶高手。

2019年大学毕业后,肖珺景回到家乡开始钻研制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包養網信阳毛尖,肖珺景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拍摄了一系列短视频,科普茶功效、推广茶文化。目前她在短视频平台已收获2万多粉丝。“我想传承推广好信阳毛尖非遗手工炒制技艺包養,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茶文化。”肖珺景说。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包養行情   

大理郑家庄:“查包養經驗七个民族一家亲”的密码_中国网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是个居住着186户、618人的小村庄,居民中有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相七个民族。从“人穷路烂,人心涣散,矛盾不断”到“村民团结互助、和谐共处、共同富裕”,郑家庄走出一条民族团结进步的路子。
  近年来,郑家庄村民团结互助、和谐共处、共同富裕,“七个民族一家亲”,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殊荣。
  走进郑家庄,探寻“民族团结”与“富民强村”双推进的幸福密码,村民会通俗地告诉你:村事坐拢来商量,大家包養互助奔小康。

党建引领夯实“和谐根”

20多年前,郑家庄村党支部成立,何国祥当选党支部书记。随后,他带领全村党员,结合群众生活实际,制定规章制度,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推动民族团结发展进步。
  选拔积极性高、工作能力强的致富能手担任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各民族党员交叉包户的方式结对帮扶不同民族群众;设立党员积分表,建立党员评分制度,每月对党员进行评分;培养党员成为“法治带头人”,建立矛盾纠纷联防联调机制……何国祥说,用“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富民兴村”发展模式,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块、延伸到基层末梢。
  “我59岁,党龄22年。”管理郑家庄党员资料的郑泮池说,目前郑家庄共有50名党员,30岁至40岁的党员占比大,与周围村庄相比,总人数不多的郑家庄党员占比多,尤其是年轻党员多。“郑家庄每年都有人被批准入党。”这令全村人感到骄傲。
  多年来,郑家庄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为抓手,让党的声音走进各族党员群众。“党员要带头出来做事情。”郑泮池说,村里修路时,为尽快完工,把道路分段,党员分别负责,他们义务劳动,提高了效率。郑泮池认为,这就是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现在,他常鼓励优秀的年轻人积极入党。
  针对多民族杂居特点,以党支部为圆心,以党支部书记和两个村民小组长为内圈,以民族同心议事代表为外圈,成立“民族同心”议事会。“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要选好带头人。”三营镇党委副书记张智说,党支部书记何国祥是个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甘于奉献的藏族汉子,20多年来,坚持与支部委员和村民小组长一道发展生产想点子、解决纠纷冲在前、红事白事齐帮忙,成为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团结和谐的“维护者”、互帮互助的“排头兵”。

民族团结共育“石榴花”

走进郑家庄,村中绿树成荫,石板路干净整洁,路边沟渠清流淙淙,别具风情。在这里,村民们自称包養網 花園“七个民族一家人”。何国祥说,受益于党的好政策,村里七个民族相互通婚、相互尊重、相互交融。
  民族间通婚对现在的郑家庄来说已不是稀罕事,但在20世纪80年代,却是件“大事”。当年,何国祥和白族姑娘郭杏花结婚时承受着较大压力,甚至很多亲戚都不接受。何国祥说,不通婚是过去的“老古董”,这让各民族间产生缝隙,夫妻只要生活在一起幸福,是哪个民族又有什么关系呢?
  “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干涉”已写进了郑家庄的村规民约。郑家庄有两个村民小组,村民选包養網價格出两个小组长,分别是藏族村民杨秀弟和汉族村民王庆荣。杨秀弟说,目前郑家庄中民族间相互通婚超过七成,很多家庭由三个不同民族组成。
  郑家庄中心的民族文化广场上,汉族的石狮子、白族的本主庙、藏族的佛塔等分布在各处。藏族过藏历新年,村里各民族就欢聚在一起按藏族的习俗过年;彝族火把节,大家都欢聚在一起唱歌、吃饭;春节、中秋节等成为全村共同的节日……
  中秋节举办“中秋团圆饭”,参与的700多人在“团圆饭”里话乡情、谋发展,20多年来从未间断。每年农历八月十三,郑家庄就开始筹备团圆饭。“办团圆饭的钱,都是村民‘众筹’的。”杨秀弟介绍,村民积极参与团圆饭的筹备,采买食材、炒菜做饭……“团圆饭要准备90多桌,大家携亲带友,回来的人越来越多。”
  这场团圆饭不是说全村人聚在一起热闹热闹就完事了,而是促进村民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外打拼了大半年可以回家看看老人,看看亲戚朋友,同时发挥协调村民间关系的作用,就算过去半年有什么摩擦,借这个机会,大家一劝也就消除了。
  2012年,村里打算在湿地公园内建一座供村民歇息的凉亭,村民希望凉亭能展现各民族元素。“设计时考虑七个民族的元素,为把亭子造得让大家满意,我们费了一番心思。”杨秀弟说,最终,建筑采用汉族凉亭形式,亭顶融入傣族元素,柱梁是藏族风格,凉亭红、白两色分别展示彝族与白族风采,傈僳族与纳西族的特点体现在凉亭内的文字上。
  目前,郑家庄各民族群众之间“做得来夫妻,成得了一家;处得来邻居,成得了朋友”,实现文化共享。年逾五旬的傣族村民张茶花说,各族村民既保留各自特色,又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产业发展奏响“奋进曲”

48岁的汉族村民王洪康是郑家庄出了名的致富能手,跟他一起外出做药材生意的村民不下10人。在王洪康帮助下,这些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改革开放后,郑家庄藏族村民探索出收购、加工、销售中药材的致富门路,并且互助互帮,带领其他民族村民,拓展商贸领域,形成“师傅带徒弟,先富帮后富”的氛围。
  “我十五六岁就开始跟着何国祥书记走南闯北做药材生意。他手把手地教我辨识各类中药材。我结婚后,他又垫出本钱让我‘自立门户’。”王洪康说,经多年打拼,2008年他就拆掉破旧老房子,花30万建起一栋小楼。
  王洪康也从何国祥身上学会如何帮助别人,带着村民一起致富。你带我,我帮你……郑家庄把药材生意做到了北京、上海等地,目前全村七个民族中都有人做药材生意。
  多年来,郑家庄持续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的路子,巩固发展“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农则农,以商养农、以农供商,忙时为农、闲时为商”的各民族互相帮助、共同繁荣的格局。为了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郑家庄聚焦民族文化旅游、中草药材观光旅游、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三大主题”,以农家乐为载体,培育和发展家庭旅游、特色餐饮、休闲住宿等乡村旅游产品。
  目前,郑家庄已有木瓜园、藏家怡园、启航园等农家乐,村子基本具备吃、住、行、游等功能要素。
  郑家庄先后整合项目资金1700多万元,建设多民族文化广场、湿地公园,实施道路改造、绿化亮化美化彩绘工程,实现水、电、路、房、能源和环境建设“六到位”。村子盘活土地资源,打造集农业观光、农事参与、民俗体验、休闲纳凉、民族风情等于一体的参与性、体验性强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打卡点。
  接待游客8万人,带动旅游消费近500万元;全村中草药材营销年收入达700多万元,经济总收入达1660.9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6340元……“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何国祥说,郑家庄现在是生态宜居、文化丰富、人民富裕。

文明新风吹进“幸福村”

68岁的村民杨学礼每天都要打扫屋外公共区域的卫生,这是老杨的习惯,也是郑家庄村规民约“三清洁”中的规定。“全村人都爱护卫生,都参与打扫,村子就干净,生活才舒服。”杨学礼说。
  “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让道路更靓,河流更清、村庄更美,共创干净卫生、整洁有序、优美文明的人居环境。”被写进郑家庄村规民约,要求每位村民都参加环境整治工作,维护村容村貌。在“门前三包”常态化、制度化的基础上,村里开展最美庭院、最美花园等评比表彰,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爱干净”的良好氛围。
  村里还建立“群众积分制”,由村民自主记分,党支部进行审核,每位村民每季度积分情况都及时公开,全年累计积分结果出来后,就召开户主大会,积分排名靠前的家庭,可获“星级家庭”荣誉称号,“小积分”发挥“大作用”,培育良好村风民风。
  在郑家庄党员活动室,摆放着好人好事簿。王庆荣介绍,这本簿是2012年党支部倡导制作的,记录下村里文明美好的瞬间:郑文新无偿让地、郑泮池清除沟道垃圾……“都是小事,我们都记下来,鼓励更多的人做好事。”王庆荣说。
  郑家庄动员各民族群众为村庄发展献计献策,实行由党支部书记(1位)、村民小组长(2位)和议事代表(7个)组成的“1+2+7”村民议事制度,形成多民族议事决策、多民族当家理财、多民族约定村规、多民族群防群治等共建共治局面。“新房落成、孩子升学、结婚等也不大操大办了。”55岁的村民段志华说,村里兴起文明新风。
  目前,村里划分8个网格,19名中心户长承担矛盾纠纷调解员等职责,深化“我为全村守一周,全村为我守一年”的群防群治格局。全村每三户一组、每组一周,每户出一名年轻劳动力轮流值班,每晚7点至次日早8点,沿村巡逻。洱源县公安局三营派出所所长杜昭告诉记者,自郑家庄治安联防队成立后,村里未发生治安或刑事案件,村民小矛盾也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白族大嫂去买菜,出门时问一下藏族阿妈需不需要捎点什么;彝族老爹湿地公园喝茶闲谈,帮着看管学步车里的纳西族小孩;你无私传授我药材知识和生意经,我传授你种植养殖技术……郑家庄不同民族群众“坐得拢一张桌,吃得拢一锅饭,喝得拢一碗酒”,做到“有事坐拢来商量”。83岁的村民郑晓东包養網 花園说,大家住在花园一样的村子里,氛围很和谐,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本报记者王长山 丁怡全 杨静)

给群众健身做查包養指导 这个“草根”跑团揽了新活_中国网

原标题:给群众健身做指导 这个“草根”跑团揽了新活

“今天晨跑主打一个陪伴,大家都别跑太快啦。”哪怕是在寒潮来临的日子里,杨江华也会在清晨六点半准时点名后带着跑团成员出发。

杨江华家住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在2019年发起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江华跑团”。他毕业于沈阳体包養育学院,读体育教育专业,还曾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但按妻子于明珠的说法,过去很多年里“他可没有那么自律”。

“工作成家后他慢慢发福,身体也出现问题。”于明珠说,“后来,还是经常跑步的邻居带动了他,才有了这个跑团。”

“邻居每天在固定时间跑步,状态特别好,我打心底羡慕。”杨江华告诉记者,运动的信念被激发后,他也开始跑步,但由包養網于当时身体状态不好,只能从两公里跑起。

路跑的过程中,杨江华身体逐渐恢复,技术上也精进很多,更结识了很多跑友。时间一长,这样一支几十人的零散队伍变得越来越专业,不仅在本地进行训练,还开始在多地参加马拉松、山地越野、人车定向赛等。

“跑团成员连续几年在外参赛,收获成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赛事的专业性和不同城市的运动文化。”跑团成员李金伟说,“这样一支身边的运动社团,让大家在工作生活之外收获了很多。”

目前包養網,该跑团成员已经超过100人。凭借专业系统的训练和较好的保障能力,跑团内部佼佼者层出不穷,威海国际铁人三项赛、崇礼168越野赛等赛事,都有跑团成员斩获佳绩的好消息。

在尽可能多带动和挖掘身边亲友参与运动之外,“江华跑团”的成员们还把目光聚焦在了公益工作上——在地方相关部门支持下,跑团队员多次承担唐山本地及周边地区赛事的记分员、秩序维护员、赛事保障等志愿服务工作。

今年53岁的跑团成员杨成局说:“我经常参与各类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在为各地参赛的运动员服务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跑步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希望能为更多跑者提供服务。”

“跑团里很多队员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身份,经常会给健身者指导。今年我们揽了新包養活,举办了大众跑者训练营,帮助普通跑者科学包養运动,希望将健康和快乐带给更多人。”杨江华说。

唐山市体育局局长李全民介绍,近年来本地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到运动中来,路跑这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普及和推广范围持续加大。“我们正通过建强体育社会组织、扶持这样的‘草根’社团,带动专业性、组织性较强的志愿团队的发展,有效弥补活动组织、志愿服务、科学指导的短板,让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群众受益。”他说。(新华社记者杨帆、巩志宏)

报告显示:中国在五大查包養行情领域高质量发展成绩显著_中国网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魏梦佳)《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2035年趋势畅想》五国合作智库报告发包養行情布暨国际研讨会31日在北京举行。报告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在新民生、新消费、新制造、新基建、新服务五大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

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的合作智库共同发布。报告认为,复利是财富创造、资产增值的利器,大国复利具有收益稳定性、长期积累性和可持续性三大特征,能长期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繁荣。中国式现代化的“复利式”发展动能集中体现为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绿色发展。

报告通过详尽数据展示了我国在五大领域取得的成果,具体表现为:乡村生活火热、城市绿地变多等十大新民生变化丰富居民日常生活,新场景和新模式助力数字、健康、绿色等新消费崛起,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制造提高“制造强国”成色,新基建集中发力改善民生,新质生产力包養支撑下的新服务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运行态势回升向好,发展韧性持续彰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包養網 花園,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活力与潜力。

“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不断夯实,对内制度性改革和对外高水平开放的大国复利正逐渐释放。”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发布报告时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驱动优势不断凸显,新质生产力驱动的产业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包養網、英国、加拿大、巴西等国10余位专家学者共议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印中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默罕默德·萨奇布表示,中国在创新、改革、开放、可持续的推动下实现了高质量发展,通过提高民生福祉、促进技术进步、加强全球合作等,中国正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为人类的美好未来铺平道路。

我查包養行情国5G移动电话用户规模达8.51亿户_中国网

本报北京4月10日电  (记者王政)记者日前从工业和信息包養網化部获悉:截至今年2月末,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8.51亿户,相较4G用户数超出9000多万户。

网络基础日益完备。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数量达350.9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近三成。工业和信息化部接连推出“信号升格”行动、5G应用“扬帆”行动,5G覆盖和应用持续升级。

5G技术加速演进。日前,中国移动启动5G—A商用部署,公布首批100个商用城市名单,并计划于年内扩展至超300个城包養網市。5G—A相较于5G,具备更高速率、更大连接、更低时延等特点。目前,中国移动牵头完成60项5G—A国际标准制定,居全球运营商首位。

5G应用加快拓展。截至2月末,我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487.6亿GB,同比增长16.6%,其中5G用户接入流量同比增长59.包養網比較8%,占比达53.3%,拉动总流量增速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包養網。全国5G虚拟专网数已超3.3万个,是上包養網年同期的两倍多,面向行业的5G应用供给持续增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产学研用各方,加强跨部门协作,持续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